為有效預防治療氣喘、慢性咳嗽及鼻過敏病患,將含白芥子、細辛、甘遂、甘草等成分之中藥餅,敷貼於患者背部之定喘、風門、肺俞、厥陰俞、脾俞、腎俞等穴,可達預防及治療的效果。 敷貼日期為:7 / 11(星期四),7 / 21(星期天),7 / 31(星期三),8 / 10(星期六),8 / 20(星期二),8 / 30(星期五),三次為一療程;連做兩次療程為佳。 三伏貼門診以上午 9 : 00 —下午 2 : 00 之間為宜。 三伏天包括初伏(7 / 11)、中伏(7 / 21)及末伏 (8 / 10),其中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,第四個庚日為中伏,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,這段期間是一 年中最炎熱的季節;三伏貼即三伏日所做的穴位敷貼治療法,是中醫外治法之一,其方法是將中藥製成藥餅,敷貼於適當穴位,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而達治療效果,本法除了可減少胃腸道干擾,延長藥效外,尤適於不喜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;但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,則不宜使用法。 氣喘、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,為冬季好發的難治疾病,常為灰塵、塵瞞、刺激性空氣、油煙、氣候變化、環境改變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誘發,為肺系疾病,而肺的五行屬性為金。 根據中醫 『 春夏補陽 』 的原理,在 「 三伏陽盛之際 」,於夏至後一個月,選擇屬於金的庚日,每隔 10 天,將具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之中藥餅,敷貼於患者背部之穴位,約 3 至 6 次,可助長陽氣,而預防治療冬天好發或遇冷則作的呼吸系統疾病,減少寒冬發病率。在疾病急性發作期,穴位敷貼也具治療效果,但宜 4 至 5 天則敷貼 1 次,以增強減敏、定喘、止咳之效。 除了採穴位敷貼治療外,中醫師也會教導病患,如何根據本身體質,適當攝取食物, 施以藥膳自我調理而提高療效,並提供背部按摩法及藥物薰蒸,以提高療效。 一、背部經絡按摩法: 2、 按摩油:下列二者可擇一而用 3、方法: 二、減敏止喘藥膳: 1、四仁補氣粥: 作法: 功效: 2、減敏玫瑰茶: 作法: 功效: 3、珠貝薏仁牛奶: 作法: 功效: 三、蒸氣療法: 方法: 功效: from:奇摩知識
在古代曆法中,有兩個重要的日子,就是 ”三伏 ”與 ”九九 ”。
1、 功效:
定喘止咳、化痰散邪、調補臟腑、增強抵抗力、提高免疫功能。
(1)芳香精油:
30 ㏄ 甜杏仁油(基礎按摩油),加 12 滴精油(如尤加利、薄荷、肉桂及廣藿香等各3滴)。
(2)凡士林、嬰兒油或綿羊油等。
先將按摩油塗抹於脊椎與肩胛骨間之多肉區,再以手掌根由上往下,由背部逐漸按揉至腰部,約 3 至 5 分鐘,每日 1 至 2 次。
下藥膳一般人於緩解期均可食用,但體質特殊者, 仍由醫師診斷 修改為宜;再者體內若有急性感染( 如感冒、扁桃腺炎、 急性腸胃炎等 ),則暫停食用。
材料:
甜杏仁 3 錢、白果 3 錢、胡桃仁 6 錢、花生仁 6 錢、沙參 5 錢、糙米一杯及火腿絲、胡蘿蔔絲、黑木耳絲、蛋絲各三分之一碗。( 三日份 )
以上諸藥磨粉,與糙米熬煮成粥,最後加入火腿絲胡蘿蔔絲、 黑木耳絲及蛋絲,調味後即可分三日食用,每日清晨服用為宜。
溫中益氣,潤肺補腎,滋陰化痰,補肺定喘。
材料:
黃耆 1 錢,西洋參 1 錢,枸杞 3 錢,石斛 3 錢,茉莉花 1.5 錢,玫瑰花 8 - 12 朵及薄荷 0.5 分。( 2 至 3 天份 )
先將黃耆及西洋參切成薄碎片,再將全部藥材分為4份,每次取一份加 250 cc 沸水沖泡,燜約20分鐘後,代茶飲用。
補元氣、養陰血、抗過敏、清熱明目。
材料:
珠貝粉 1.5 兩、粉光參粉 1 兩、冬蟲夏草粉 1 兩、杏仁粉 5 錢、薏仁粉 5 錢。
將諸藥混合均勻,每次取 5 克與牛奶粉沖泡成香濃之薏仁牛奶,每日 2 次,兒童減半。
滋陰補氣溫陽,化痰止喘止咳。
材料:
麻黃、杏仁、桂枝、紫蘇、防風、白芍、細辛、甘草各 5 錢。
備註:咽痛痰黃涕黃者加黃芩、金銀花各 3 錢,鼻塞痰白涕清加辛夷、白芷各 5 錢。
諸藥加 800 cc 水,浸泡約半小時,大火煮滾後轉為小火,煮約 15 分鐘,過濾取汁,每次取適量藥汁放入蒸臉器中,令病者吸入蒸氣,每次約 5 至 10 分鐘,每天二次。
散邪化痰,抗過敏,止咳喘。
- Nov 11 Wed 2009 17:11
何謂三伏貼.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